豐滿水電站全面投產發電
新中國成立71周年前夕,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6號機組于9月25日進入商業運行,世界水電史上首個“百米級壩高、百億級庫容、百萬級裝機”大型水電站重建工程實現全面投產發電。重建工程在距原壩址120米處建設新壩,徹底消除了老壩安全隱患,是世界首創,為大型水電站病壩治理成功開辟了新路徑,為服務東北振興增添了新的力量。
豐滿水電站是我國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上,始建于193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行了二期、三期擴建工程,總裝機容量達到100.25萬千瓦。該水電站是東北地區最重要的水利樞紐,承擔著發電、防洪、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任務,造福松花江流域人民群眾,并為我國水電事業培育了眾多人才,先后向葛洲壩、三峽等水電工程輸出了2000余名專業人員,被譽為“中國水電搖籃”。
受歷史條件限制,豐滿老壩存有先天缺陷和安全隱患,雖經多年補強加固和精心維護,仍無法根除。2007年被原國家電監會大壩安全監察中心認定為病壩。國家電網公司站在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高度,按照“徹底解決、不留后患、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方針,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確定了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方案。2012年10月,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2018年10月,老壩開始拆除。新建大壩長1068米,高94.5米,新增6臺20萬千瓦機組,保留原有2臺14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148萬千瓦,動態投資約91億元。
重建工程首次攻克“一址雙壩”建設難關。新壩基坑邊線距老壩壩址最近僅40米,新壩建設期間老壩要安全擋水,老壩爆破拆除時不能影響新壩和發電廠房,任務十分艱巨,在世界上無先例。國家電網公司與吉林省政府、水利部松遼委聯合成立建設領導小組,組建高級別咨詢團隊,馬洪琪、錢七虎等中國工程院院士親臨現場指導,廣大工程建設者集中智慧攻關,很好地解決了多項重點難點問題。
工程建設期的水庫調度工作十分復雜且無經驗可循。電站與水利、電網調度部門緊密配合,強化水庫控制運用會商,與白山水庫聯合調度,精準開展水雨情監測和預測,連續抗擊了3次超歷史極值的局地大暴雨襲擊,圓滿完成了防汛、發電、保障下游供水等多重任務,并成功為新壩創造了干地施工條件,確保了工程順利建設。
重建工程深入落實創新驅動和生態優先理念。引入“智慧建造”技術,研發智慧基建管控系統,建造了一座高質量的數字化大壩;首次在水電站現場應用管路工廠化預制系統,大幅提高焊接質量,提升了電站運行本質安全水平;堅持生態優先,不改變水庫主要特征水位,實現了庫區零征地和零移民;開展專題研究,保障冬季吉林霧凇景觀不受影響;在百米高壩建設過魚設施,打通了松花江中斷80年之久的魚類洄游通道,修復了近500公里長的魚類生態環境。
2019年5月豐滿水電站新壩開始蓄水,9月首臺機組投產發電,隨后一年內其它5臺機組陸續投產發電。新壩質量優良,蓄水后壩頂水平位移為3.4毫米,遠小于設計計算值9毫米;壩基滲漏量8升/秒,遠小于設計計算值30升/秒。工程投運后,清潔能源年均發電量17億千瓦時,可減少標煤消耗5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助力東北地區生態環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