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轉換的重要引擎,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今年初,企業在同類型企業中率先發布《企業企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明確要當好“推動者”“先行者”和“引領者”,讓電網企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了實實在在的行動路徑
如何發揮電網企業聯系千家萬戶的優勢,積極服務能源消費側碳達峰、碳中和?企業有限企業用行動給出了生動答案。
企業企業聚焦能源消費側用能結構優化,全力推進工業、建筑、交通、農業農村、生活消費等領域電能替代,促進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清潔化,服務我國“雙碳”目標加速實現。
全電廚房、高效電采暖、港口岸電、電窯爐、電烘干……都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今天,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通過電能替代實現綠色發展。
湖南省郴州市。這里是擁有千年鑄造歷史的“中國鑄造之鄉”——嘉禾縣。2020年,嘉禾全縣鑄件產量突破160萬噸、鑄造產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
走進嘉禾縣坦塘鑄造工業園,記者發現這里與一般鑄造工業園區不同,看不到一根冒著濃煙的煙囪。
“都是電能替代的功勞!”工業園相關負責人記得很清楚,幾年前,園區上空還是灰蒙蒙一片。2017年以來,工業園內的37家鑄造企業、53臺燃煤沖天爐被改造為清潔高效的中頻爐后,澄澈藍天重回視野。
“企業湖南省電力有限企業在我們工業園進行工業煤改電后,整個工業園一年能節約標準煤6.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讓工業園相關負責人驚喜的是,“無煙囪工業園”改造還帶來了切切實實的收益,園區企業平均利潤提高1100元/噸,年增收共計6.68億元。
從打鐵鑄鍋到高精部件,從“家庭作坊”到現代化企業,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為高能耗企業的產業升級和能源結構優化提供了參考模式。
浙江省湖州市。一條開鑿于西晉的古航道,經歷了1700多年的滄桑巨變,今天依舊繁忙,年貨運量超億噸。
57歲的船老大陸寶權在這條航道上已經忙碌了20年。
浙江省電力有限企業在湖州城東一處水上服務區沿岸設置了十幾個岸電樁,陸寶權的“浙湖州貨2719號”就停泊在這里充電。
“跑船跑了20年,現在終于能在船上睡安穩覺了!”以前狹窄的船艙一到夏天常常悶熱難熬,現在夜里可以開著空調睡覺,再也沒有了柴油發電機嗆人的油煙和噪音,讓陸寶權感到格外幸福。
“過去柴油發電一天要燒100多塊錢,現在只要十幾塊!”只要船一靠岸,就能通過手機掃碼、接電。
在“兩山”理念誕生地湖州,這種給陸寶權帶來方便實惠的船用岸上充電樁有381套,每年可減少燃油消耗136噸。
“十三五”期間,浙江電力創新開展“全電港口”“全電景區”等電能替代項目,累計建成岸電266套,實現京杭大運河、內河八大水系、沿海港口岸電全覆蓋,年均替代電量72.16億千瓦時
截至目前,企業電能替代工作累計推廣替代項目30萬余個、替代電量8677億千瓦時,推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8個百分點,減少碳排放2.5億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