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作為一場教育變革,不僅能幫助一些學校補足其無法提供的課程,而且也可以滿足學生居家學習或是選修、重修某些課程的需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下的在線教育也暴露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城鄉學生之間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在線教育與線下課堂相比更難保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有效性亟待提升等。
在線教育如何有效控制城鄉差距的擴大、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推動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都是后疫情時代在線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在線教育,讓城鄉差距擴大了還是縮小了?
疫情下在線教育盡管做到了“停課不停學”,但也有專家質疑,在線教育是在促進教育公平還是在擴大教育不公?事實上,疫情期間一些地區城鄉學生之間的差距的確在不斷擴大。
首先,從疫情期間我國在線教育實施情況來看,在線教育有拉大城鄉教育不公的趨勢。以甘肅平涼市為例,這次疫情期間雖然通過在線平臺對3萬教師、38萬學生全部以學校為單位進行注冊并完成網上培訓,但通過三四個月的在線教育,發現教育信息化不僅沒有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填平“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反而有拉大教育不公的趨勢。農村貧困地區的學生尤其是一些自主學習能力弱、自律性差的學生因缺乏城鎮學生那樣完備的在線學習條件和父母積極有效的輔助支持而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城鎮學生和農村學生之間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其次,從世界范圍來看,發達國家也同樣存在居家在線學習加大教育不公的問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今年4月最后兩周對英國4559戶家庭展開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居家學習讓家庭輔導和支持不足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拉開了差距,加大了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教育不公。再次,從長遠來看,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技術變革也可能使城鄉孩子之間的鴻溝更加擴大。數據顯示,城鎮孩子更多利用互聯網技術學習更廣泛而前沿的知識信息。相比之下,農村孩子大多數因為缺乏父母的積極陪伴與正面指導,更多利用手機進行娛樂游戲。如果缺乏父母的正面管教和教師的有效指導,IT技術帶來的可能是城鄉學生之間更大的“數字鴻溝”和更大的教育不公。
疫情防控常態化,如果能將適合農村貧困孩子的優質教育資源免費、快捷、便利地提供給他們,并配備優質的師資予以相應的高質量指導,就可更有效地促進農村貧困地區孩子的學習,提升其學業成就進而幫助他們通過教育脫貧而改變命運。建議加強對農村貧困地區學校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困難家庭學生提供在線學習工具方面的配套支持,同時對在線教育進行實時質量檢測,讓教師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及時給予教學幫助與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提供城鎮優質師資的定期在線輔導。
在線教育效果難以取代線下課堂,線上線下如何更好融合?
據中國教科院2020年3月開展的一次面向全國近18萬名教師的調研,結果發現48.96%的教師表示“在線教學效果一般”,這也是占比最高的選項。如何提升在線教學的效果是疫情防控常態化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學生表現出學習自覺性較差、學習意愿和動力不足、不會自己規劃和管理時間、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再次證明在線教育很難取代線下的課堂教學。有效的在線教育必須采取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促進基于學生中心的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學習速度以及適合的學習方法等進行自主學習,才能實現現代教育下的“因材施教”,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后興起的一場全球教育變革。翻轉課堂并不等同于教師錄制線下的課堂教學課程、然后把課程從線下搬到線上進行學習,而是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的主要做法包括:(1)教師提前錄制好課程講解視頻作為預習的工具,讓學生在家里提前看錄制好的視頻,以保證每個學生是有準備的來到課堂學習。與傳統的學生在家閱讀的預習方式相比,教師提前錄制好的授課視頻能讓課程內容中的信息更清晰、更突出重點地傳播給學生,也更吸引學生積極參與。(2)教師把節約下來的課堂時間更多地為學生提高個性化幫助和差異化教學,并將關注點從自己要教的內容轉移到學生的學習需求上。例如,在課前視頻上呈現比較容易理解的認知內容,在上課時間增加有吸引力的課堂活動;在課堂上為表現好的學生提供難度更高的挑戰性問題等等。教師通過重新安排課堂時間,運用小組輔導、同伴教學法、視頻故事提問法、項目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課堂上差異化教學的效率,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所需的及時幫助。(3)翻轉課程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學習內容、提供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并進一步提供學生自主創造內容的機會,推動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低層次的記憶、理解、運用逐漸發展到高階思維的分析、評價、創造,實現培養造就創新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