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16日訊(通訊員 張正華 劉煜謙 毛筱葳)6月16日,近年來浙江線路最長的超高壓輸電工程——浙西南網架優化加強工程竣工投產,進一步增強特高壓金華換流站電力外送能力,促進“十四五”及中長期浙江西南地區清潔能源輸送消納。至此,浙江超高壓線路累計突破10000公里,為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堅強保障。
堅強的電網網架是電力供應安全可靠的基礎。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深入踐行“電等發展”囑托,持續加大在浙江的電網投資力度。2023年計劃安排電網建設投資274.5億元,重點推進一批滿足特高壓電力送出和新能源消納的供穩價工程建設,預計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2383.9公里、變電容量1801.3萬千伏安,支持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用電。
浙江地形復雜,全省陸域面積中山地占比近75%,且水系縱橫,生態保護要求高,電網建設難度大。國家電網踐行“兩山”理念,持續推進電網工程綠色建造,提升機械化施工比例,破解材料運輸困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效能不高等問題,創新采用直升機運輸物料保護沿線植被,打造一批服務浙江清潔能源輸送和電力保供的綠色工程。
按照規劃,“十四五”中后期,浙江還將進一步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第四回入浙特高壓直流,推進特高壓交流環網建設,開工建設500千伏杭灣、長興、潘村等超高壓輸變電工程。屆時,全省電網網架結構持續完善,與省外電網聯絡能力進一步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大規模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離不開精細化的運維。國家電網深化數字賦能,打造“無人機+可視化+在線監測”立體協同巡檢模式,通過微氣象等感知裝置和無人機機巢,打造數字指揮平臺,完成通道逐塔可視和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巡檢質量比以前提升25%,應急響應速度提高60%。
國家電網還著力探索能源電力保供穩價機制,轉變“保供靠增供”思維,深化新型負荷管理系統應用,聚焦可調負荷柔性管理,促進削峰填谷、節能減排,推動電網與負荷協調聯動,確保今夏電能供得上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