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梭羅(美)
推薦人:盧欣超(副校長)
推薦理由:
這本書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時是寂寞的,在它成為一本世界名著之后仍然是寂寞的。
閱讀《瓦爾登湖》時,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哪怕我一生不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它堅定而又高度虔誠,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他的同伴逐漸離開了他,而他在不知不覺中卻保持著青春,最后當手杖完成時,成了梵天世界最美麗的一件作品。
生活中,你是否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專心致志做好你要做的事,一輩子也許只是一件事,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律也就越簡單,這就是他告訴我們的。
作者梭羅是個法國血統的美國人,只活了四十五歲。曾在美國最好的大學(哈佛)受過教育,也曾到當時荒涼的瓦爾登湖邊隱居,像一個原始人那樣簡單的生活。
梭羅性格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他整個人的獨特性。《瓦爾登湖》中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他計算了自己建造那間小木屋的支出,總共花了28塊1毛分5。他也計算隱居期間的飲食費用及其他支出,得出了收支相抵后的差額。梭羅的手不僅拿筆也拿斧子,梭羅的眼睛不僅看書,也看綠樹、青草、落日和閃動著的波光的湖水。
瓦爾登湖,梭羅的湖。他貢獻給我們的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一種簡單、獨立、大度、信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