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信息化進入以大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特征的智能化階段,出現的以數據為主要生產要素、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后,一種更高級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開啟了對傳統工業經濟的裂變式改造,成為各國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的重要砝碼。
數字經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度數據化。發展電力大數據,既是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擔當之舉,也是打造電力企業新的增長點、建設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內容。
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相融并進,為發展能源數字產業提供了重要機遇。能源類央企先后成立的各個能源大數據中心是能源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推進能源轉型升級、響應‘新基建’國家戰略需要、發揮央企‘頂梁柱’作用的重要舉措,既能支撐國家‘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落地,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也能促進地方能源與經濟協同,滿足民眾各類公共事業服務需求。
電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和“放大鏡”,電力大數據可準確體現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電網特殊的業務屬性、管理屬性和技術屬性,使電力大數據具有覆蓋范圍廣、價值密度高、實時準確性強三方面鮮明特點——
電力大數據涵蓋企業、居民等各類用電客戶,涉及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在線數據總量超過2萬太字節,每月新增數據量約400太字節,相當于50個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信息量;電力大數據主要伴隨電力生產和消費實時產生,能夠全面真實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各產業發展狀況、居民生活情況和消費結構等;電力行業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較高,用于數據采集、傳輸和應用的基礎設施完備,智能電表采集頻度為分鐘級,生產調度系統采集頻度達到秒級。
有了這些精準、客觀的電力大數據,要如何應用使其發揮價值?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加速電網轉型升級上,電力大數據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價值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來到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觀看了“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等應用展示,并指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疫情防控期間,電力大數據成為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有力武器,全面、準確、高效、及時地反映各行業復工復產情況。
除了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客戶,電力大數據也賦能智能電網。以“大云物移智鏈”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保障電網設備安全運行、提高運檢效率效益為目標,具有主動預測預警、輔助診斷決策及集約運檢管控功能,實現運檢業務和管理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利用無人機、視頻巡檢等方式,以系統智能分析為主、人工判斷為輔,線路巡視較傳統人工巡視模式提高巡檢效率近百倍;發現變電站設備缺陷從跨天提升到實時,運行風險缺陷率下降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