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技培中心承辦的國網陜西電力“金種子班組長培訓班正如火如荼開展。從超高壓公司到基層供電所,從負控班組到運維一線,參訓學員的熱烈反饋與實踐思考,生動詮釋了這場培訓“以學賦能、以行聚力”的鮮明特質。通過聚焦實戰、靶向賦能,培訓不僅為基層班組長注入了管理新思維,更催生出一批可落地、能見效的實踐方案,彰顯出顯著的培訓質效。
課程設計錨定 “實效”:從 “授魚” 到 “授漁” 的精準發力
“這不是一場‘聽完就忘’的理論課,而是一次‘帶著問題來、帶著方法走’的實戰特訓。”超高壓公司高文元的感慨道出了學員們的共同感受。此次培訓打破傳統模式,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核心宗旨,課程設計直指班組管理痛點、難點。
從《中央八項規定解碼》劃清班組管理“紅線”,到《新媒體思維》教授AI工具實操減輕工作負擔;從《積極心理調適》提供情緒轉化實用工具,到《跨部門溝通》通過場景模擬演練搭建協作橋梁;再到《教練式領導力》《故事力賦能》等課程顛覆傳統管理認知 —— 每門課程都緊扣“實踐”二字。授課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帶領學員現場拆解案例、模擬場景、設計方案,讓“學以致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
正如榆林供電公司學員孫山卜所說:“課程里的情緒管理工具、溝通策略、故事思維,都是能直接拿到班組用的’硬家伙’。比如把班前會的安全提醒講成“搶修故事’,團隊的專注力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學員成長聚焦“轉化”:從“認知” 到 “能力” 的深度蛻變
培訓的質效,更體現在學員思維模式與工作能力的切實轉變上。
在管理理念上,傳統 “指令式” 管理正被 “賦能式” 領導替代。咸陽楊凌供電公司學員王逸斐坦言:“以前總覺得班組長要‘說了算’,現在才明白,用‘你覺得新設備操作的難點在哪’這樣的開放式提問,比命令更能激發團隊主動性。”這種轉變,讓不少學員重新定義了“管理者”角色 —— 從“發號施令者”變為“問題引導者”。
在團隊協作中,跨部門溝通的“壁壘”正在瓦解。銅川公司客服中心學員宋亞琨結合負控班工作談到:“培訓讓我學會用‘利益共同體’思維對接客戶與其他班組。現在處理復雜用電問題,先想‘我們共同的目標是保障供電’,溝通效率提升了不少。”
在團隊凝聚上,“故事力” 成為新法寶。漢中市南鄭區供電公司學員郝明俊計劃建立“安全故事庫”:“老師傅暴雨天跪在泥水里排查漏電的故事,比讀十遍安全規程更打動人。用真實故事傳遞價值觀,團隊的向心力自然就強了。”
從情緒管理到高效協作,從工具使用到理念革新,學員們的成長已從課堂延伸至對實際工作的深度反思。
實踐落地突出“長效”:從“課堂”到“崗位”的持續發力
培訓的終極價值,在于推動工作提質增效。從學員們的實踐規劃中,可見培訓質效的長效性正在顯現。
高文元計劃將“積極心理調適”融入班組管理,通過“熱情回應成員成績”“核對信息減少偏差”等細節,營造積極氛圍;宋亞琨則要在負控班開“大講堂”,把教練式溝通、跨部門協作技巧拆解到負荷監控、客戶對接等具體工作中;郝明俊更明確了“播種者”“排頭兵” 的定位,要將合規管理、目標管理等工具轉化為班組的“操作手冊”,推動安全隱患減少、服務質效提升。
這些計劃的共同特點是 “小切口、實舉措”—— 不追求 “高大上”,而是從班組日常的會議、溝通、安全管理等具體場景入手,讓培訓成果真正扎根基層。
“金種子” 的價值,在于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此次培訓以“實戰化”設計夯實基礎,以“轉化式”成長激活動能,以“長效化”落地保障質效,不僅為基層班組長賦能,更為電網企業班組建設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隨著“金種子”們帶著所學回到崗位,一批懂管理、善協作、能攻堅的基層骨干正茁壯成長,為陜西電力高質量發展播撒下希望的火種。